查看原文
其他

延迟退休不重要,重点是缩小养老差距

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
2024-09-05
三中刚开完,果不其然谣言满天飞,而且大肆流传、引起极大关注的谣言,往往是各项改革中非常不起眼、很次要的部分。

比如最近就有两个大肆流传的谣言,本身都只是300项改革中不起眼的部分:

一是“扩大自主开放,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、服务市场、资本市场、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,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”,对“扩大劳务市场对外开放”解读为要引进外国低水平的劳工,跟中国人抢饭碗。

二是“按照自愿、弹性原则,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”,就谣传“90后无论男女都得65岁以后退休”,还是“经典”的一张莫名其妙的截图,再通过某个看起来似乎是官方背景的公众号“监管之声”发出来,可见蹭流量之恶劣、造谣之轻松。
这种大肆流传的谣言,疯狂抢占网络关注,让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被忽略,成了何不食肉糜的狂欢。

没错,网络上很多网民,就是“何不食肉糜”。
能够在网络上发声的,相比特别富裕的当然生活难得多,但是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”一定没错,中国仍然有太多人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发泄情绪,这就是这类谣言被关注的危害之处,会抢夺了这些失声者的关注度,说的严重点,这跟富户冒充难民去抢救命的粥有何区别?
“延迟退休”这条政策,不过是《三中决定》60大项改革中第46项“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”中很次要的一部分,字数只占这一项的6%,位置也比较靠后,而且到目前为止,官方也从没有公布任何具体的延迟退休年龄表,可见这件事推进很慎重,绝不可能说一夜之间搞一刀切。
参考公务员养老并轨采取“新人新办法,老人老办法,中人逐步过渡”,就算要进行“延迟退休”改革,也一定会进行区分,第一步肯定是过渡性政策,也就是这次的“自愿、弹性”,说白了就是自己选,愿意多干那就多干,不愿意多干那就按时退休又或者提前退休,政策一直放在那里,自己选就行了。

然而,今年4月开始,网上就开始流传一张莫名其妙的“2025-2055年延迟退休政策年龄测算推演表”,这张表一开始传播的时候,好歹还标注“有专家预测”“假设开始落实延迟退休”“大概率采取每1年延迟几个月”“网友制作仅供参考”等等字眼,所谓专家没有指名道姓,又是这么多假设,这种东西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,然而在后续传播中,这些免责条款全部被后续传播者删掉了,渐渐搞得似乎是一件真的事情。

尤其传播的账号,一开始冒充市场监管总局的“市场监管之声”,后来改名“监管之声”,就是历次打击假冒官方号的漏网之鱼,结果就引起一场轩然大波。

但是“延迟退休”值得如此关注吗?

90后操心什么“延迟退休”啊,1990年的距离60岁都还有26年,操心20年之后的事不觉得太荒谬吗?有多少事更值得关注?

担心自己身体不行,活不到之类的,身体确实不行满足条件后申请提前退休就行了,根本不用考虑延迟退休的事。
再说了,既然已经开始担心身体状态,那是不是应该从改善身体状态做起?能不能做到每天尽可能规律作息,能不能戒烟限酒、健康饮食?能不能从今天开始每天坚持运动?亦或者先考虑考虑中年危机,从现在开始思考未来职业发展路径,开始学习、提高,去提高平台,去结识朋友,增加人生的可能性。

上面这些事,随便哪一件都比延迟退休重要得多、紧迫得多。

一方面说担心智能替代、担心活不到60岁,另一方面却不去尝试改变,这是什么道理?
别说不可能,更别拿工作太忙当借口,说白了就是懒,如果真忙到一天连20分钟都拿不出来,那哪来的时间上网?

网上有位自称“最潮刘老头”的65岁年轻人,从18岁开始坚持健身46年,他说“感谢坚强的自己,不管生活多苦多累,自己都咬牙坚持下来了,无论自己的处境多难,自己都鼓起勇气面对”,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坚持,看看他现在的身体状态,怕什么延迟退休?

有很多网民真的是“何不食肉糜”,无论看到什么政策,总是问“跟我3000块有关系吗?”“车贷房贷谁替我还”等等,但是从全国来看,月入3000、有车贷房贷早就已经脱贫了。

说到这,最近几天又被炒热了一个3年前的采访。
2021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接受采访,主题是“共同富裕就是不能有贫困,收入结构应为宝塔型”,许善达的话非常有理有据,是真的再想办法解决贫困问题,但是这几天猛然热炒“专家称家庭月收入4000元可全家脱贫”,7月20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四,很多人对许善达冷嘲热讽。
几年前的报道被突然翻出来,还是“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说”,在抢流量极为疯狂的微博成为热搜第四,要说背后没有推手,那只能说太阳也有可能从西边升起来。
但是许善达说的有错吗?他针对的是农村真正的贫困户,说的是如果一家五口,能够有一个人在城市里找到一份月薪4000的工作,那么这一家人就脱贫了,有任何问题吗?他不就是在谈城乡差距,再说一个非常现实的脱贫路径?

结果很多人就拿自己的3000元月薪、车贷房贷、延迟退休说事,这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贫困,堪称“何不食肉糜”。

脱贫攻坚、共同富裕重点是脱贫,不是谈中产增收,国家政策是兜底、创造一个个人可以靠努力改变人生的环境,不是来解决“高收入”人群想要过得更好的欲望,月入3000的人,相比贫困人口,已经是“高收入”了。

结合这两件事,回到《三中决定》,延迟退休,而且还是“自愿、弹性”,有什么值得关注的?

真正需要关注的是第44项改革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”,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“健全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,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”。

相比距离退休还有2、30年的90后,中国广大农民、初代农民工们,已经超过退休年龄或者即将退休,他们中多数没有享受到跟城市相近的社会保障,能够作为依靠的也就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基础养老金,广大农村老人一个月只有一百多元基础养老金,提高这些人的退休待遇不比什么“延迟退休”重要且紧迫?

至于跟延迟退休同时热炒的还有劳务市场开放,这几个热炒话题放在一起,攻击性就非常明显的,无非是想抹黑国家不考虑本国人。

但,以中国目前极大的就业压力,肯定就不可能在当前扩大劳务市场对外开放,就算真的开放,也起码得是十几年后,当中国新增劳动力下降。

目前确实有一些外来劳动力,但一直局限在少数地区,除了广东这类沿海劳动密集型小作坊特别多的地方,就是云南少数边境城市。

在政府层面,从来没有提过“劳务市场对外开放”,只提过两个类似的:一个是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,重点是引进我国急需的海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、项目和技术,注意“优质”“急需”;二是人才对外开放,最早出现在2021年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,强调“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”“全球智慧资源、创新要素为我所用”,注意“顶尖”

中国目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希望引进的外来劳动力,一直是优质的、顶尖的、高端的,绝不是低端劳动力,解决本国就业难都来不及,怎么可能对外开放。

这也跟2018年之后美国进行人才封锁,定向打击中国的海外人才引进战略有关,很多高端人才不得不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二选一,尤其美国甚至不惜栽赃陷害、动用刑事手段,于是很多高端人才被迫离开了中国和中国企业。

未来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,认识到人才是一切的根本,二十大提出的“新科教兴国战略”,首次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这三个作为一个整体,之后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,求才若渴,谈科技、产业必谈人才,谈人才必谈如何吸引国际人才。

这种能够被国家看重的人才,去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受到欢迎,难道不值得抢吗?

在小镇看来,之所以提“开放劳务市场”,未尝没有规避美国人才定向封锁的意味,这一点起码美国人是很清楚的,但也或许是因为清楚,国内舆论也就出现了异动,开始抹黑、攻击这项改革。

这项改革其实难度并不小,最核心的其实不是待遇问题,而是要创造一个能够吸引国际人才的软环境,比如与科研创新相适应的人才创新生态,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,这要颠覆多少人的利益?

还有当前中国对于海外人才的基本工作生活保障并不好,在入境、居住、医疗、支付、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短板,这也是要改革的。有一些国内非常急缺的关键人才,有关方面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谈妥了,结果卡在来华工作许可和签证上,更别提申请永久居留的难度在全球都数得着。

这可是急缺的优秀人才,人家去美欧国家都容易得很、待遇也更好,结果这些人才最后不来了。优秀的人才,不缺薪资待遇,缺的就是认同和舒心。

每次改革必然谣言泛滥,也是常态了,好在网络声音仅仅是听取民意的一部分,否则谁来管那些真正贫困、根本没有时间金钱在网络上抱怨的人呢?


其他文章推荐

■  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,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

■  楼市刺激政策加码,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?

■  从关键岗位安排,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

■  中沙进入热恋期,但离谈婚论嫁还远得很

■  美国搞制造业,就是在反对美国

如果喜欢,还请点赞、“在看”和关注吧

欢迎分享,让更多人发现“大树乡谈”

除本号外,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

请注意辨别,欢迎关注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大树乡谈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